条目名称 |
主要内涵 |
结合基础课程教学实际解读 |
用“知行合一”理念解析 基础教学工作 |
1.课程定位与作用 |
准确描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与作用。 |
1.“课程定位”或“课程地位与作用” 2.准确表述课程性质、课程的衔接、课程的目标与基本任务 |
审视课程教学大纲内涵的准确性与职业技术素质教育的实践载体及内化方式 |
2.课程改革与建设 |
结合学院“职业需求为导向,技术技能为特长,素质教育为主线,适合学生为前提,三维一体一适合的教学模式”,描述本课程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融课程知识、基本技能、品德品格三维一体课程大纲等教学文件或教学资源。 |
1.描述课程改革历程 2.研究课程改革与学院“三维一体一适合”教学模式的吻合度 3.概括本课程教学模式 4.列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5.说明教学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情况 6.分析阶段性教学改革成效 |
1.召开专题研讨会,共同研究查找课程在职业素质教育实施中的缺失问题。 2.各门课程组织修改教学大纲及教学文件 |
3.教研室管理与团队建设 |
教研室管理制度齐全,职责明确,形成良好管理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师资队伍配备状况,教科研能力,团队建设做法与思路。 |
1.教研室主任职责、教师职责 2.从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组织能力“三个维度”提升教研室主任的素质与能力的经验 3.教研活动按计划开展情况 4.教师教科研开展及成果情况 5.教学团队文化特色形成状况 6.教学团队建设的经验总结 |
1.明确并承担教师新的历史使命——“筑梦人” 2.锻造“四有”教师队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3.“用爱培育爱、用爱引导爱,用爱传播爱”,实践“人本育人” 4.教师制订个人职业成长“135”规划,1年合格-3年优秀-5年特色 5.建设院、省两级优秀团队 |
4.实践教学 |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相吻合,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突出职业需求为导向,技术技能为特长,素质教育为主线的要求, 实(验)训条件能满足课程教学要求,实践教学管理规范。 |
1.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支撑教学情况 2.实验项目教学实施情况 3.教学实验室、体育训练室规范管理情况 |
1.申报财政专项,完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 2.英语、数学实验项目开发,体育开设选项课筹备 |
5.教学工作管理与教学管质量监控 |
教学工作管理规范有序,运行良好。质量监控有保障。 |
1.学习并贯彻执行教学管理规程情况 2.规范组织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科技竞赛及专项工作完成情况 3.教学运行与质量评价情况 |
1.立项研究,监控教学质量 2.建立基础部竞赛管理制度 3.检查职业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落实 4.规范管理,常抓不懈 5.备课、讲课、听课、评课、研究课,理论指导实践 6.用课程效果测评法反思教学 |
6.课程建设成效与特色 |
课程建设、教研室工作出色的特点和经验总结,凝练本课程有别于其他层次院校同类课程的特点或特色。 |
1.课程建设成果 2.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3.凝练团队教学特色、个人教学风格 |
1.建设高职学生“真接受、可发展”特色基础课程,推进课程实施的主客体互换转型 2.凝练课程特色:设计特色、过程特色、效果特色,由自发而为变成自觉而行 |
7.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找准课程教学目前切实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改进的措施和方向。 |
1.课程建设理念不新,认识不够 2.教师教改热情不高,投入不足 3.教学条件不够完备,选项受限 4.教学队伍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技能不足 |
1.强调教师不仅“授业、解惑”,更重“传道”,“道”“术”结合,不可偏废 2.有计划、分梯队、有针对性开展教师培训 3.组织专题教学研究,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